蔡穎卿:做個好大人 別光訂規矩        2010-01-15/聯合報/記者梁玉芳

廿多年母職 成了素人教養專家 女兒三歲起做家事 落實「動手做」哲學 教養很簡單:幫助孩子掌握幸福】

    「教育中最重要的,不是給孩子規條,而是我們自己樂意做個『好大人』,給孩子一個好的身影跟。」親子教養作家蔡穎卿的「好大人」說,是她在廿多年母職生涯中深刻的體會,「好大人」是父母角色的最高實踐。

    說話溫婉堅定的蔡穎卿,總給人安定的力量,兩名女兒就在她打造的寧靜與條理中成長。

    經營餐廳的蔡穎卿愛極了「當媽媽」這份工作,20多年的母職心得在3年中化成6本教養書,她的部落格兩年多來至今超過500萬人次點閱。出版界形容她是不凡的「素人教養專家」,學者洪蘭說蔡穎卿的書是她「看過最好的教養書」。

    與許多強調孩子學習力、知識教育的教養書不同,蔡穎卿強調「實作」。她說,「家事教育」是她給女兒最好的養分。

    生活即教育,她領著女兒鋪床、布置餐桌、設想點心擺盤,母女在細微瑣事中體會「家是愛的集散地」。那是蔡穎卿在台東家鄉由母親那兒學來的生活智慧。

    一雙女兒三、四歲起就參與家事,小學時放學後就掃洗陽台或收疊衣物,「先做完家事,再去做功課」。就算考試當前,洗碗等常規仍得持守,她說:「不差那5分鐘。」她們離家上大學前,刷洗 廚房爐具是少女每日的「晚課」。在瑣事中,點滴澆灌出蔡穎卿的生活與教養哲學:動手去做。

    「家事提供孩子反覆練習、策畫並完成一項任務的機會。」蔡穎卿說,只要給孩子機會,他們的創意與負責態度都讓人感動。她在經營的餐廳裡開設「小廚師」班,讓受訓的小孩穿上圍裙,在餐廳料理食物,學習廚藝,也學習為人服務,小孩的成熟與認真,讓帶著家人用餐的洪蘭驚豔。如今「小廚師」已達1000人。

    蔡穎卿說,大女兒Abby賓州大學畢業、小女兒Pony正在美國念建築系,回到家來,仍要負責家務;因為「每一個人都要對家庭有貢獻」。「在一個家庭中,愛與體貼,足以成就許多結果、度過許多難關,請不要輕易拋棄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的機會」,她說。

    蔡穎卿說,教養沒有一定的配方,可以適用每一個家庭;她教養孩子的原則很簡單:幫助她們成為可以掌握幸福的人,這起碼要擁有兩項條件:一是掌握自己,二是創造快樂

    「要孩子快樂,他們得生活在『喜歡活著』的大人當中。」所以,蔡穎卿想與其他父母分享:不要對孩子抱怨自己的人生或工作,比如說些「好好念書,長大了才不用像我(或像某人)做這種工作,一輩子沒有用。」她說,這樣的價值判斷對孩子沒幫助,阻礙孩子對生活的體驗,也貶低某些行業的尊嚴。

    她曾聽見媽媽對高中的孩子說:「還痛嗎?」孩子說不痛了。媽媽說:「哦,那是懶,不是病了喔?」可想見:孩子說病了,不想上學,母親認為他是懶,不是真病。蔡穎卿感嘆,傷了孩子自尊,也傷害彼此的關係,母要直言,但更要好好說話,不要忘記語言的溫度與情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maSuper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